星期日, 六月 22, 2008

早古生代地理认识

Lovegeo.com早古生代地理认识





华南地区早古生代(∈、O、S)古地理变迁



华南地区由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组成,两大板块间有华南裂谷盆地.在早古生代扬子板块内部为相对稳定的滨浅海沉积环境.加里东运动后期主体上升,仅在川、滇一带形成狭窄海湾。





1、 寒武纪:



华南地区寒武纪继承了震旦纪的古地理、古构造格局,此时扬子板块以稳定型陆表海为特征,其东部为扬子板块的东部被动大陆边缘,而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之间为裂谷盆地发展阶段。

寒武纪扬子区海侵广泛,地层具明显二分性。寒武纪扬子区为稳定的陆棚海,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的康滇古陆始终存在,其范围不断扩大。早寒武世扬子区为向东倾斜的混积型缓坡。自中寒武世起,扬子区西部古陆不断扩大,形成纵贯西部边缘的康滇古陆。

扬子板块东南大陆边缘,包括桂西北、赣北、浙江及苏南等地,为一狭长的、北东向展布的非补偿海盆。华南裂谷盆地位于绍兴—江山—萍乡—南宁一线以南地区。华南区内大致以长汀—清远—玉林为界,分为西北部的赣粤次深海盆地及东南部的闽粤浅海盆地。扬子板块的北部大陆边缘为南秦岭区。寒武纪以商丹古缝合线为界,南、北秦岭分别构成扬子和华北板块的大陆边缘,中间为秦岭洋所阻隔。扬子板块西部大陆边缘寒武系保存很少,推测昌都-思茅、义敦、松潘-甘孜等晚古生代以后的微板块尚未与扬子板块分离,属扬子板块西部边缘的一部分。







2、 奥陶纪



华南地区自西向东依然为:扬子克拉通、江南被动大陆边缘及华南裂谷盆地3个沉积区。从奥陶纪起华南裂谷盆地逐渐萎缩,特别是中奥陶以后,萎缩速率加剧,盆地中心向北西迁移,导致晚奥陶世的古地理格局发生明显变化。

扬子板块内部奥陶系以上扬子地区发育较好,奥陶系是地史上海侵范围逐渐扩大的时期,在扬子板块内部表现为自中寒武世西部不断扩大的康滇古陆,晚奥陶世早期海侵规模最大,晚期海平面下降,西部康滇古陆与滇桂古陆连成一片,造成五峰期的滞留海盆,扬子板块东南大陆边缘,成北东-南西向带状分布,西部为湘桂次深海,东部为浙皖次深海,华南裂谷盆地早奥陶世古地理格局与寒武纪相似,也由闽越浅海相和赣粤桂次浅海相两大相带控制,但由于寒武纪末郁南运动的影响,沿着两个古陆的周缘有规律的出现滨海、陆盆次级环境分布。





3、 志留纪



华南裂谷盆地萎缩、消亡时期。扬子板块早、中志留世海域仅限于北部,晚志留世海退,海水仅残存于川滇及钦防残余海盆,其他地区抬升成陆。志留世后期华夏板块与扬子板块对接拼合形成统一的华南板块。

志留纪扬子区主要为碎屑陆棚海,随着加里东运动的强化,其海域面积不断萎缩,玩志留世滇东地区为扬子板块的沉降中心。

华南裂谷盆地自中奥陶世起萎缩加剧变成残余盆地,到志留纪仅在钦防地区残留海水,其他地区已上升为陆







华北—东北地区早古生代(∈、O、S)古地理变迁



1、 寒武纪



华北板块主体自新元古代后期抬升后一直遭受风化剥蚀,早寒武世开始接受海侵。中寒武世毛庄期、徐庄期海侵向西延伸到吕梁山。华北古陆进一步缩小。晚寒武世华北板块显著变化,南部淮南、豫西和晋南一代开始上升,海水变浅。

2、 奥陶纪



华北板块内部主要发育下奥陶统,中、上奥陶统大部分缺失。华北板块早奥陶世早期以德州—石家庄—保德一线为界,北部以正常浅海环境为主;南部环境主要是潮间-潮上蒸发环境。

奥陶纪华北板块南部大陆边缘是活动型大陆边缘,南北两侧洋壳同时相向的俯冲作用与华北板块晚奥陶世整体抬升关系密切。

3、 志留纪



华北板块古陆剥蚀。缺失志留系沉积,但大陆边缘相当发育。

华北板块的内蒙古地区,发生强烈的的加里东运动,形成板块北缘的早古生代褶皱带。

北祁连海槽在志留纪仍然为强烈坳陷区,中祁连在志留纪一直为隆起带。志留纪末,南北祁连海槽相继形成褶皱带,从而使柴达木板块和华北板块合成一个大陆。

寒武纪古地理图



早寒武纪地质图 - LoveGeo.com


奥陶纪古地理图



奥陶纪古地理图 - LoveGeo.com


志留纪古地理图



志留纪古地理图 - LoveGeo.c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